房地合一2.0實施後,目前透過公司來持有不動產已經越來越沒有節稅功能了….
在實施「房地合一稅2.0」前,很多個人或企業透過成立公司來交易不動產並規避房地合一稅。目前房地合一稅2.0已於110年7月1日實施,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個人或企業透過交易他們控制的國內外公司股份或出資額,實質上是轉移中華民國境內的房屋及土地,從而避稅或減少稅款。所以現在明文規定:如果個人或公司交易他們直接或間接持有過半數股份或出資額的國內外公司,且該公司超過一半的價值來自中華民國境內的房地,那麼這樣的交易就會被視作房地交易,需要按照規定繳交房地合一稅。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防止透過股權轉移來規避稅收的立法目的,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3項的適用並不只限於在105年1月1日或之後取得的「國內外營利事業股份或出資額」,或被投資公司在105年1月1日之後取得的「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地」。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避免稅務人通過交易來規避稅收。規定的要點在於,個人或公司持有被投資公司的股份或出資額比例、以及被投資公司由房地所占的價值比例,兩者都要達到50%以上。換句話說,即便被投資公司是在104年12月31日之前取得的房地,如果個人或公司交易符合特定條件的股份或出資,依然要按照規定繳納房地合一稅。
[以下為新聞稿全文]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房地合一稅2.0已於110年7月1日實施,為防杜個人及營利事業藉由交易其具控制力之國內外營利事業股份或出資額,實質轉讓該被投資營利事業之中華民國境內房屋、土地,以規避或減少納稅義務,爰於所得稅法第4條之4增訂第3項規定,凡個人及營利事業交易其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或出資額過半數之國內外營利事業之股份或出資額,該營利事業股權或出資額之價值50%以上係由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屋、土地所構成者,該交易視同第1項房屋、土地交易,應依法核課房地合一稅。
該局說明,為落實防杜上述股權移轉規避租稅之立法意旨,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3項規定之適用,並未限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國內外營利事業股份或出資額」或被投資營利事業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地」者,始納入課稅範圍,以避免納稅義務人透過交易安排進行規避。該規定係以個人及營利事業持有被投資事業股份或出資額之比率及被投資事業股權或出資額價值係由房地構成之比率,均達50%以上為要件。是被投資營利事業取得房地時點,並非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3項適用條件,換言之,縱被投資營利事業係於104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房地,如個人交易符合該法一定條件之股份或出資額,仍應依法課徵房地合一稅。
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君於111年間交易A公司股份600,000股,A公司非屬上市、上櫃或興櫃之公司,發行股數為1,500,000股,因甲君持有A公司股份800,000股,已超過該公司發行股數之半數,且A公司股份之價值50%以上係由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屋、土地所構成,該局乃就甲君交易A公司股份核定房地合一課稅所得6,000,000元,並以甲君係於100年投資A公司取得上述股份,乃以持有股份已超過10年,適用稅率為15%,核定應補稅額900,000元。甲君不服,申請復查,主張A公司房地均係於80年間取得,本件應無核課房地合一所得稅規定之適用,經該局復查決定以甲君交易A公司股份既已屬於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3項規定之符合一定條件股份或出資額要件,自應視同房地交易核課房地合一稅,而予維持原核定。
該局呼籲,個人交易股份或出資額符合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3項規定,不論有無應納稅額,均應依同法第14條之5規定,於股份或出資額交易日之次日起算30日內辦理申報,納稅義務人應特別注意,以免遭稽徵機關補稅及裁罰。
![[稅務新聞]個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股權超過半數,且該公司價值逾半為不動產,處分股權要課徵房地合一稅嗎?(112-07-27) - 第1張圖](https://cpayumiii.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加入Line@-1.jpg)